首页 资讯 要闻 宏观 证卷 产经 汽车 科技 评论 原创 地产 政经 生活 图片

这座亚洲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厂,藏了哪些密码?

2024-11-02 21:30:34      来源:新华网

秋日的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叶色斑斓,鱼翔浅底,重现了昔日“燕京十景”之一的“南囿秋风”景色。而在这座公园的地下,藏着亚洲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封闭式再生水厂——北京槐房再生水厂。

“很高兴在北京最美的季节,和大家相聚在亚洲最大的地下再生水厂,畅叙‘呵护绿色地球、建设美丽世界’的中信力量与中国方案。”10月29日,中信环境董事长杨书平在参加外媒团“走进中信”活动时如是说。

当日,来自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等国媒体机构组成外媒团以及部分国内媒体走进中信,实地参观中信环境与北京排水集团合作项目——北京槐房再生水厂,了解这座亚洲规模最大的全地下、封闭式再生水厂运行的秘密,共同探索和体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成果。

以材料“膜法”造就水质“魔法”

冲杯、倒茶、摇盏……神奇的中国茶艺,让在场的国内外记者频频举起手中的照相设备。所谓“好水泡好茶”,中信环境核心环保装备品牌——美能膜过滤生产的水可以达到直饮标准。

北京槐房再生水厂“污水”变“清水”的奥秘,就在于美能的核心技术——MBR膜技术。

“精细度最高的美能膜最小孔径仅为头发丝的千分之一,可有效截留污水中的细菌、病毒,能够高效解决高浓度污水处理难题。”杨书平说。

正因为如此,美能产品不仅在饮用水净化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还广泛引用于中信环境分布海内外的各大水厂。

在参观过程,国内外记者们看到了四瓶水,跟第一瓶浑浊的总进水相比,后面三瓶的膜产水、总出水、自来水几乎一样清澈,肉眼已经区别不出来。技术人员现场取水测量比对结果显示,水厂出水的水质已达到中国地表水环境IV类水标准。

中信环境自主研发的MBR膜技术工艺具有占地面积小、系统能耗低、强度高、寿命长、运维成本低等优势,在海内外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水处理、大型市政供排水,在中国万吨以上工业废水MBR处理领域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作为中信环境出海的“拳头产品”,美能拥有上百项发明与实用新型技术专利,在中国、美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了多个膜研发生产基地,产品远销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和欧洲、北美部分地区,致力于提供世界一流的膜法水处理全套解决方案。

目前美能膜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到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市政污水/工业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海水淡化、食品饮料浓缩等特种分离领域,日处理规模逾2,000万吨。

以科技创新呵护“一泓清水”

载满记者的车辆缓缓驶入地下,在经历了三分钟的行驶后,车辆才停了下来。这里是北京槐房再生水厂的地下膜池。由于整个水厂采用全封闭式设计,这里也是水厂打开盖板唯一能看到污水的地方。

作为北京市第一座全地下再生水厂,北京槐房再生水厂于2016年10月25日正式投产运行,每年可为河道补充2亿立方米高品质再生水,年产约15万吨有机营养土和2400万立方米沼气。而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再生水利用量12.77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31.4%。

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水旱灾害频发,自古以来是我国基本水情。而可再生水作为城市水源的重要补充,担任起水源输出的重要角色。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再生水利用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从2003年将再生水纳入全市年度水资源配置计划中进行统一调配开始,再生水年用量不断增加,如今占全市用水总量超过30%,其中就离不开北京槐房再生水厂做出的贡献。

记者在现场发现,水厂不仅有美能MBR膜池,还有生物池,采用精准曝气技术,可实时根据进水水质和水量调节曝气量。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这里的塔式曝气器,具有通气量大、阻力损失小、不易堵塞、工作水深大等显著特点。

同时,水厂污泥厌氧消化液处理将采用红菌高效脱氮技术,该技术是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特点是运行过程中不需额外投加碳源,运行电耗降低60%,可实现TN去除80%以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90%。

在工程技术上,水厂地下有三层,深达18.5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东西长700余米,南北宽500余米,总占地面积约240亩。现场技术人员开玩笑地说,地下一层可以跑汽车,地下二、三层的管道密如迷宫。

负一层主要是设备间及工人巡视的地方,负二及负三层是池体及管廊层。负一层上面是湿地,为了防水,水厂在设计的时候做了8层防水及一层防穿刺,覆土最厚的地方近 1.5米。

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北京槐房再生水厂获得了被誉为水界“诺贝尔奖”的国际水协全球项目创新奖金奖,也成为唯一获奖的亚洲水务项目。

杨书平自豪地说,作为中国污水设计总量排名第一的水处理服务商,中信环境在全球累计设计水厂两千余座,投资运营污水厂百余座,持续为建设美丽清洁地球输出中国技术、中国方案。

以全产业链成就“美美与共”

绿树环绕、水清草碧,鱼虾、鸳鸯在水中欢快地游动。这里就是一亩泉湿地,也是水厂的出水口。在这里,记者闻不到一丝异味,也听不到噪音。

曾经,一亩泉有23个天然泉水泉眼,后来,随着地下水位下降、泉眼干枯,美景不再。如今,在经过北京槐房再生水厂MBR工艺处理后的再生水的注入下,这里不仅重现了美景,而且比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的“泉眼无声惜细流”还壮观,泉眼如注,叮咚有声。

在一亩泉湿地,记者看到了硕果满枝的山楂树、红叶如血的紫叶矮樱、绿叶如墙的北海道黄杨、嬉戏的野生鹌鹑……。据现场人员介绍,在水厂建设时,水厂考虑到集建筑及观赏为一体,除了建造美丽灵动的水系,更是精心选取了近80种植物景观种植在这里,极大的提升了观赏性。

“经过多年的运营养护,目前这里已初步构建起植被多样性及动物食物链的美好生态环境。”现场人员说,这里还是生态环保科普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每年都将迎来一批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讲好生态故事,传播绿色价值,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在一亩泉湿地,记者们看到了泉眼复流、生态复苏。而这个背后,是中信环境的全产业链优势。

杨书平表示,中信环境实现了环保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垂直贯通,是中国环保行业产业链环节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可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从项目策划、规划咨询、投融资、勘察设计、高端装备制造、工程总承包到运营管理的全周期一体化和全过程数字化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在业内人士看来,我国环保产业链能力的提升,还将助力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的含“绿”量,促进其出口的“含金量”。

“在共建‘绿色丝路’的这11年里,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了多个惠民生、可持续、通民心的‘小而美’及‘专而精’生态项目,为全球水治理贡献中信智慧。”杨书平说,未来,中信环境将一如既往,秉持开放共享的合作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

网友评论

今日推荐
精选图文
48小时频道点击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bj.08854.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北京网 版权所有   联系我 们:907001799@qq.com